网站首页 产品分类 品牌专区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资料下载 成功案例 荣誉证书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热销产品标签: 智能物联网    视觉质量控制系统   第三方标准器具  计量标准器   石英滤筒   检测仪器专用夹具    白光干涉轮廓仪  
新闻资讯

“身怀绝技”的劳动者 讲述“三秦工匠”的故事​

“身怀绝技”的劳动者 讲述“三秦工匠”的故事

【中国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有的人会在头发丝一样的小孔上倒出不同深度和锥度的角;有的人会在火药上微雕,每一刀的误差在0.2毫米;还有的人制作出的耀州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滋润细媚有细纹,比宋代出土的瓷器还要好;更有的人手写程序比国外专用软件编写程序还快15秒,人机大战完胜……


2016年8月,陕西省总工会在全省寻找评选出10名“三秦工匠”。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说:“我们的‘三秦工匠’是具有**技术的真正的匠人,他们不是负责人,不是***,但是他们都可以把手中的活计干到超**,干到让我们普通人惊叹并且尊敬。”

这些评选出的“三秦工匠”受到省长胡和平的接见。省长对这些原本平凡的产业工人们有着*殷切的希望,他说:“你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珍惜荣誉,继续前进,切实发挥好模范作用,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不得不说,无论是“三秦工匠”的评选,抑或是胡和平省长的关注,都是陕西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智慧。产业的转型升级,品质的国际水准,品牌的牢固树立,说到底是由人完成的,而这些人中*重要的就是将这些产品生产出来的人。

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聆听传奇、欣赏绝技,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大国崛起的真正力量。

他用小榔头让飞机上天

——他把自己的工作描述得很简单,简单到就是用一把榔头,把各种板材敲打成或圆或扁、或平或方。然而行内的人都知道没有他这把小榔头,飞机就上不了天。

 
李世峰,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的一名钣金工。18岁走进西飞钣金总厂,他上班**天,师傅就告诉他,一架战机的机身,有40%到70%的零件都出自钣金车间,钣金工这双手,机器永远无法替代。那是他至今都难忘的自豪。

于是他日复一日刻苦训练自己的钣金技艺,任何设计所需要的形状,经过他的小榔头敲敲打打都能实现。这其中甚至包括国外客商*刁钻的要求。在与波音、空客、意航等世界知名飞机公司的合作中,外放代表拿一个零部件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找瑕疵,就是一个针眼大的麻坑也会拒绝签收。

个人的自尊、厂里的声誉甚至是国家的荣誉,都成为李世峰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的初衷。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零件公差要求不超过0.5毫米,一定把它干到0.2毫米以内。多年来,经他手的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有一个波音零件,按照美方原有工艺流程需要上4次数控机床才能完成加工。经他研究改进后,加工时间减少了60%。一位自称当过16年钣金工的波音公司代表惊叹道:“你们干得比我们提供的样件都要好!”

现场排故是对飞机钣金工综合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的*大考验。一个寒冷的冬夜,公司急需对一架**天即将首飞的新机型实施现场排故。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对机翼蒙皮进行拆解修理,只能打破常规进行免拆修复,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世峰临危受命。无数个方案出现在他脑海里,却被他一个接一个的否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心如乱麻、浑身燥热,索性走出厂房,在寒风中解开工作服让自己降降温。风利似刀,割着他的脸,瞬间的疼痛给了他启发和灵感,对,实施“微创手术”。拆掉几个铆钉,在机身上打开一个小口,使用自制专用工具从开口处伸进去,然后敲击故障点相邻的部位,将作用力传导到故障区。

但是这个方案风险太大了,没有专用工具,需要临时设计;借力打力,只能依靠经验和手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更大的损伤;故障点位置特殊,需要在七八米高的工作梯上,仰头侧身作业。李世峰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为了使敲击点精准无误,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里那把陪伴他二十多年的榔头上。当技术人员*终宣布,故障**排除!欢呼声、鼓掌声骤然响起,同志们将他包围了起来,他却仿佛虚脱了一样,重重地坐在工作梯上,一股寒意在全身蔓延开来

李世峰说,100分的题,即便是做到了99.9分也不能交卷。真正的高手不是比武中的状元郎,而是永远追求**,突破极限的攀登者。

火箭发动机命门上的“微雕”

——工作20多年来,他先后完成了以长征系列、载人航天系列、高新工程等多项重大关键任务数十种型号火箭发动机的阀门近千台,产品一直保持100%的合格率。

 
杨峰,航天二代,西安航天发动机厂机加车间钳工。他说话总是带着笑,话语沉稳而且条理清晰,不像工人更像一名渊博的学者。谈论航天技术,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一项技术难点,他都说得纵横捭阖,有理有据。

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大多数时候,他是不爱说话的,他只是静静地站在自己的钳台之后,制作出一件又一件近乎为艺术品的精细产品。用杨峰工友的话说,杨峰的“绝世神功”那都是练出来的。

“蝶盘”,控制发动机燃料与氧化剂流量的重要零件,质量要求极其苛刻。杨峰当年所在的车间里,除了他的师父没有**个人能加工该零件。1995年初,师傅退休后,“蝶盘”加工成了困扰车间生产的大难题。

在工厂里,手艺就是硬道理。谁的手艺高,大家不服也不行。为了加工出高质量的蝶盘,为了成为钳工里的“大拿”。杨峰颇有豁出去苦练的精神。别人下班后,杨峰还在用废料反复试加工,寻找*佳的加工方法,摸索*好的刃磨角度。那段时间,为了尽快投入工作,他都将工服裤直接套在外裤上,在干活的过程工裤掉下来都不知道,有几次被绊倒,引得工友们笑弯了腰。“蝶盘”加工过程中每次的停顿都可能使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他上班时也不喝水,就为了避免上厕所。在这无言的付出中,杨峰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近十年间,“蝶盘”加工任务就成了他的**,而且他将合格率由原来的70%提高并一直稳定在98%。

就像武林高手不断寻求武林秘籍一样,杨峰的“江湖”也在不断寻求更高的难度中证明自我。某重点预研型号发动机喷注器直径300毫米,上面打有376对直径分别为0.4毫米、0.6毫米和0.82毫米的对角斜孔。杨峰的任务是为这376对斜孔,分别倒出不同深度和锥度的角。这就是在发动机命门上的“微雕”,如果说打小孔不容易,那么在这些头发丝一样的小孔上倒出不同深度和锥度的角就更别提有多难了。

接过任务,他反复研究工艺文件和参数要求,首先从钻头的刃磨上下手,反复刃磨不同的倒角钻头,设想让钻头不在斜孔面打滑打漂的办法,试验控制倒角深度和锥度的途径。经过杨峰的埋头苦干,他终于成功了。

如今的他,不仅承担着车间*难的钳工活,也承担着许多新型号新工艺的试验,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不仅如此,他还先后自制工装和钻模70余项,解决了零件装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有效缩短了加工周期和工艺路线,提高工效6倍或15倍以上,为企业节约资金约310万元,成为车间有名的“革新能手”。

19载的航天生涯,从一名普通钳工到陕西省**技师,从六院青年岗位能手到国内技术能手,杨峰的世界如果也是江湖,他现在应该也算是称霸武林了。但是他依然说:“与老一辈航天技能前辈在艰苦的环境下作出的贡献相比,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新时期的航天技能工人应该能够创造更大的辉煌。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千年炉火上的“火眼金睛”

——别人看瓷器,或晶莹剔透、或巧如范金,但是铜川市耀州窑文物复制工厂胡永刚的眼中,每一件瓷器身上都是一团火焰。

 
1995年,胡永刚从西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毕业,满怀憧憬,踏入向往已久的冰清玉洁的陶瓷世界。然而初进复制厂,他才发现这里的世界原来是“烟熏色”。

复仿制工艺仍采用几百年延续下来的方法,烧成用的是煤窑,原料制备还是淘洗的方法,成型是*原始的手拉坯,制成一窑成品需要连续烧三天三夜,三个工人连轴转要填进十几吨的煤,烧成后残次品率高。看着“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烧窑师傅,看着满身泥浆面容苍老的淘泥师傅,胡永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掌握耀州瓷的制作技术,制作出更精美的产品,重现“精比琢玉,巧如范金”的耀州瓷。

这其中,*重要的就是炉火。耀州窑的炉火烧了千年,如何让炉温保持在*佳?如何控制炉火速度?何时止火?何时开窑都是学问。

而看炉火的眼睛是磨炼出来的。烧炼陶瓷的窑炉一般在户外,夏天面前是1000多度的高温,身后还被热浪包裹,看炉的人汗流浃背,却仍然要不断地观察窑内的情况,同时添煤,漏哨。到了冬天,前边炭火烤,后边北风吹,冰火两重天。

胡永刚**次从看火孔望过去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出来。“你就仔细看,门道是自己看出来的”老师傅如此说。于是他日看夜看,在千度的炉火前把衣服看糊,把眉毛看焦,终于看出一双“火眼金睛”。炉温、火速、他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七八分。很快他掌握制作耀州窑陶瓷的核心技术,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然而,胡永刚追求的更多。他希望用新技术让古老的耀州窑焕发生机。石油液化气梭式窑的使用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重要的标志。他向领导立下军令状:愿意当**个“吃螃蟹”的人。可是开始烧的几窑,效果不很理想,胡永刚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陶泥是有生命的,烧瓷的过程就是孕育生命的过程,耐心点!”这是胡永刚的师傅对他的鼓励,更是一位老匠人对技艺*深刻的理解。

从那以后,很久一段时间,胡永刚几乎天天都住在窑场,满脑子都是闪动的火苗,他不记得多少次在窑炉旁忘记吃饭,不记得多少次累得睡在了窑炉旁,不记得脸被烤得脱了几层皮。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的推移中,一次次的失败中,在一批批的残次品中,胡永刚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滋润细媚有细纹。当胡永刚的窑炉里复仿制出这绝美的宋代耀州瓷,谁又能说他那被烧的黝黑的面庞是不值得的呢。胡永刚的梭式窑器中,窑青率达到了95%以上,烧成时间由以前的72小时缩短为8小时;成品率由50%提高到95%以上;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无“三废”排出。这样的梭式窑的试烧成功,带动了铜川的陶瓷行业的大变革,煤窑逐渐被淘汰了,梭式窑兴起来了。

胡永刚说:“二十年来,我的人**生了许多变化,而**没有变的是我对耀州瓷的一往情深。我相信陶土是生命的胚胎,是有灵性的,我要开发她的灵性。”
 
文章链接:中国机床商务网 http://www.jc35.com/news/Detail/54439.html

   无锡奥本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是一家专业从事量具量仪、五金工具、办公用品、工业一站式采购的公司,我们有十多年专业从业经验,日本三丰量具、日本三丰圆度仪、粗糙度轮廓仪、博世五金工具,得力办公用品等,长期大量现货供应,是各公司采购必备的合作小伙伴。
   欢迎您来联系我们 
   电话 :0510-81819831  
   手机/微信: 13815109123  
   QQ :11588114    
    Web:www.aubat.com   www.aubat.cn

产品目录列表
促销产品
使用指南 付款方式 客户关怀 **与保密 法律帮助 服务条款 监察中心信箱
订购产品请拨打专线:0510-81819831  或电邮致 aubat@qq.com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3-2025 无锡奥本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25342号-1
  |  联系我们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0994号